添加劑市場亂象紛呈 食品添加劑行業有哪些“貓膩”
?
日前
,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通知
,要求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行為
,規範食品添加劑生產使用
。並要求衛生部製定食品添加劑國家安全標準
,2011年年底前要完成製定並公布複配食品添加劑通用安全標準和食品添加劑標識標準
。
瘦肉精
、問題饅頭
、毒豆芽最近
,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問題讓老百姓人心惶惶
,好運彩還能吃什麽
?食品裏到底添加了些啥
?食品添加劑這個詞也再次被推向前台
,業內人士分析
,食品添加劑存在三宗罪:把非法添加物當食品添加劑
、食品添加劑超量使用
、食品添加劑超範圍使用
。 工業級添加物加入食品 上海市食品添加劑行業協會的副秘書長
、協會專家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吉鶴立教授長期從事食品添加劑的研究
。食品加工的過程太簡單了
,因為簡單,所以容易做假
。他搖搖頭說
,我到超市裏買東西
,真不敢多看
,太多的產品存在做假的嫌疑了
。
曾經去許多廠家實地調查的吉鶴立介紹
,最嚴重的食品添加行為
,是借用食品添加劑的名義做手腳
。為了降低成本
,將非食品用的添加物加入食品
,有的是食品添加劑物質
,卻是用工業級添加物
,含有有毒有害物質
。
比如
,有企業將工業級的添加物二氧化鈦賣給飲料企業
,隨後飲料被檢出鉛嚴重超標
。二氧化鈦是一種增白劑
,工業級的可粉刷牆壁
;隻有食品級的二氧化鈦用於食品加工
,有的植物飲料如椰奶是白色的
,需要增白
,要添加二氧化鈦食品添加劑
。
還有企業將工業級的氫氧化鈣(石灰)用於南方春季一種傳統食品的加工
,因為要保持食品天然的顏色必須加入食品級氫氧化鈣
,一公斤食品級氫氧化鈣比工業級的要貴三四倍以上
;有些企業長期使用工業級的氯化鎂做鹵水豆腐的凝固劑
。另外
,企業用工業鹽醃魚
、醃鹹菜現象非常普遍
,一公斤工業鹽才幾角錢
,比食用鹽便宜得多
。
還有些不法商販為了保持食品的生鮮和口感
,往食品裏亂添加
,如市場裏賣的醃清海蟄
,避免其腐敗變質
,加入硼砂
;往牛肉膏裏加硼砂
,增強口感
;麵條裏加硼砂
,使其更為筋道
。吉鶴立說
,但硼砂是化工原料
,不是食品添加劑
。
為降成本濫用食品添加劑 吉鶴立介紹
,用食品添加劑的目的是為了改善加工性能
,提高食品產品的品質
,但現在大部分食品生產企業的第一目標是為了降低成本
。
舉個例子吧
,有些蛋糕店做的蛋糕
,可以不放一個雞蛋一點牛奶
,他們用一種叫蛋糕油的東西
,這種食品添加劑由含反式脂肪酸的氫化植物油和乳化劑混合而成
,雖然有產品標準
,可以在食品中使用
,但這樣做出的蛋糕如果長期食用
,臨床試驗證明易患心血管疾病
。
他說,還有些冷飲中用的是乳清粉
,而不是奶粉
。以前
,用乳清粉做的冷飲甚至都不在產品包裝上寫出來
,近兩年國家規定一定要標明
。但普通老百姓又怎麽會知道什麽是乳清粉
?看到一個乳字就以為和奶粉差不多
,其實乳清粉是牛奶的精華提取後剩下的東西製成的
,一噸乳清粉才八九千元
,而一噸奶粉則要三萬多元
。
生產企業濫用帶入原則 吉鶴立透露
,最容易有貓膩的是複配食品添加劑
。在複配食品添加劑中
,一些食品添加劑企業會濫用《食品添加劑衛生標準》中的帶入原則.什麽是帶入原則?為使食品添加劑使用更合理
,《食品添加劑衛生標準》中規定
:食品添加劑可以通過食品配料(含食品添加劑)帶入食品中
。
食品生產企業要生產某種食品
,要先查閱國家有關規定
,看允許使用哪些食品添加劑
,允許加入多少的量
,不允許使用而使用或超量使用
,都屬於濫用
。吉鶴立說
,這樣一來
,有些食品加工企業為了讓自己的產品看上去品質更好
,要使用本產品不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
,於是要求向它供貨的供貨商加入或加量他們需要添加
、其實不允許添加的食品添加劑
。
舉個例子
,如紅燒豬肉的加工製作
。肉類製品中不允許加入一種叫苯甲酸鈉的防腐劑
,但紅燒豬肉裏要使用醬油
,醬油為保鮮
,是可以使用苯甲酸鈉防腐的
,但有限量
。肉製品中因為使用了醬油而含有少量的苯甲酸鈉
,不違規
。但有些肉製品生產企業會要求供應醬油的廠家多添加苯甲酸鈉
,為其肉製品防腐
。醬油生產廠家不敢不添加
,否則就失去了客戶
。
在肉製品檢驗中
,根據帶入原則,可不將苯甲酸鈉寫入標簽
,檢測機構也不予檢測
。吉鶴立說
。那麽
,違規企業如何逃過檢測呢
?吉鶴立表示
,很多企業打短平快,一批貨做完即發
,逃過檢測人員的眼睛並非難事
。
他還透露
,在複配食品添加劑中被添加得最多的是防腐劑和色素
、護色劑等
。食品添加劑濫超範圍用各種食品
,人體攝入的總量多了
,就可能對健康造成危害
。
添加劑銷售市場亂象紛呈 食品添加劑市場上
,牛肉膏
、各種肉味粉
、高湯粉
、一滴香
、檸檬黃
、日落紅
,種種添加劑不一而足
;網上
,在淘寶中輸入食品添加劑搜索,結果有12492種商品
,隨意打開一家店鋪
,上百種添加劑名錄立即擺在眼前
,很多名目簡直聞所未聞
,去腥增香的透骨增香劑
、提升口感的各種口味骨髓浸膏
、使魚丸
、肉丸增彈增脆的肉脆彈力素 對於網上網下銷售的食品添加劑
,吉鶴立均表示非常懷疑.他告訴記者
,最近他正組織學生深入本市幾個食品添加劑的主要銷售市場調查
,得到的反饋是做假嚴重
,市場太亂.銷售攤販能拿出工業生產許可證和質檢報告的幾乎沒有
,沒有許可證
,說明產品是非法無證生產
,要取締的
。吉鶴立說
,沒有這些證
,說明生產廠家沒有登記備案
,生產條件和生產過程缺乏監管
、質量沒有保障
。
現在有太多的食品
,違法
、違規做假
,其中包括假的牛肉膏,檢查下來許多是無證生產
。吉鶴立說
。
企業質檢人員地位要提高 4月20日
,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通知
,要求各省
、自治區
、直轄市人民政府
,國務院各部委
、各直屬機構
,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行為
,規範食品添加劑生產使用
。
首先
,要求嚴格監管食品添加劑生產銷售
。提出質檢部門要嚴格執行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製度
,從嚴懲處未經許可擅自生產的企業
;加強原料采購和生產配料等重點環節的日常監管,督促生產企業嚴格執行有關標準和質量安全控製要求
。規範複配食品添加劑生產
,嚴禁使用非食用物質生產複配食品添加劑
。
對於生產過程的監管
,吉鶴立認為
,現在食品生產企業的質檢部門往往不得不聽命於公司總經理甚至生產經理
,沒有獨立的權力
,當總經理為了成本或銷量要求添加不該添加的東西時
,質檢部門也無可奈何
。企業質檢人員應置身於總經理和生產經理之外
,直接對企業第一責任人負責
,因為《食品安全法》規定
,企業食品安全出了問題將直接問責第一責任人
。
其次
,目前國家的監管流程是自上而下
,但由於人手和精力不足,不可能對每家企業
、每一次投料均做檢查
,如果以法律形式確定下來
,食品生產企業的質監人員不僅要對企業第一責任人負責
,也要對政府監管部門負責
。企業的質監人員有權有義務將企業生產情況報告給監管部門
。這其實也是對社會負責
。
在超市怎樣買到放心食品
? 在超市
,有著專業眼光的吉鶴立怎麽挑選食品
?他介紹了幾條簡單易行的經驗
。 買食品還得挑那些信譽好的大企業
、名企業
,最好是通過GMP(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的縮寫
,中文的意思是優良製造標準)資質審查企業的產品
。絕大多數名牌產品的生產體係還是有保證的
,那些名不見經傳的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最好還是少買少吃
。
不要盲目相信商品包裝上的廣告語
,那些花哨的語言是為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
,實際上
,產品未必像廣告語中描述的那樣
。關鍵還是看商品標簽中的實質性內容
,如食品中的各種成分與含量
。另外
,必須關注食品的具體生產場地在哪裏
。
貼牌商品慎購
。吉鶴立透露
,生產貼牌產品的常常是附著於一家大公司或一家超市的小廠
,他們將生產出來的商品貼上大公司或超市的牌子
。目前對貼牌食品生產的監管是空白
,誰能保證它的質量呢
? 仔細研讀產品標簽上的說明
,有疑問時務必再三思量
。吉鶴立說
,超市裏的巧克力食品中
,不少在標簽上沒有寫巧克力或可可粉等成分及含量
,而寫著代可可脂,其實代可可脂與可可毫無關係
,它由各種脂肪組成
,對人體有害無益
。
牛肉膏本身並沒有錯 加點牛肉膏,豬肉變牛肉
,一時間
,不少市民對市場上的牛肉製品懼而遠之
。對此說法
,吉鶴立認為民間有誤解牛肉膏之嫌
。他說
,牛肉膏本身並沒錯
。
牛肉膏是一種調味品,上世紀90年代末出現
。吉鶴立介紹
,它是隨著鹹味香精的出現而產生的
。鹹味香精
,有牛肉香精
、雞肉香精
、豬肉香精等
,它們與牛肉
、豬肉和雞肉一點關係也沒有
,而是酵母的提取物經過化學反應得到的
,屬於食品添加劑
。
牛肉膏的成分是牛肉或牛骨經過熬煮
、濃縮
、酶解得到的濃縮物質
,再加上牛肉香精和鮮味劑(包括味精
、肌苷酸
、鳥苷酸等
,這些是食品添加劑)
。濃縮物質的含量越高
,味道就越逼真,但所占比例必須達到多少沒有規定
,完全依各家企業對產品的要求而定
。 把牛肉膏放到食品裏
,或做成調味品
,不光可以放到牛肉製品中
,也可以放入豬肉、雞肉或任何一種食品中
。吉鶴立表示
,但關鍵問題是
,要告知消費者
,這種牛肉口味來自牛肉膏,而不是調味食品本身由牛肉做成
、或將豬肉賣出牛肉價
。